夫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,而大山為小;莫壽乎殤子,而彭祖為夭
大小是相對的
微觀來看,相對於細胞.電子..兔毛尖端算是大的;
巨觀來看,相對於宇宙...喜馬拉雅山算是小的。
時間也是相對
浮游生物來看,早夭嬰兒也算長壽,
從地球演化來看,彭祖算是短命的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子曰:“富而可求也,雖執鞭之士,吾亦為之。如不可求
富貴是追求就可以得到的嗎?
那些曲解吸引力法則的說法
讓多少人趨之若鶩
天天想著錢
最終得到的
都是破碎的幻想
想著錢.錢才會來"這種說法~乍聽沒錯
但重點卻沒問."錢來了你要做甚麼?"
而普遍回答就是
"有錢我就可以做想做的事了"
換句話說
"沒錢我就不能做想做的事"
一但下了這種先做完A就會做B的Flag
通常就是一生被A所綁住
我娶了名模一生就幸福了
我買豪宅名車一生就成功了
我退休後就開始學畫畫
我有錢後就開始環遊世界
都是受到標籤化的刻板印象所洗腦
幸福~成功並不須需要外在的物質來評價
甚至無法用"幸福成功" 等語言文字所定義
因為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是否幸福快樂
何不想一個"不用錢也能快樂的事"
有人會滑坡理論
用一些極端的例子:
沒錢吃飯.談甚麼快樂
"不用錢"這當然是相對的說法
不用錢是指在維持日常生命正常運作的費用
吃一餐500vs吃一餐50
不要都用郭台銘vs遊民極端當作例子
想著錢
錢來=> 消耗更多生命能量去體驗用錢換來的享受.=>痛苦
錢不來=>苦惱於希望無法實現=>痛苦
最終都是痛苦
想著跟錢無關的事
自己想做的事
例如發呆
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?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?
且吾嘗試問乎汝:民濕寢則腰疾偏死,鰌然乎哉?木處則惴慄恂懼,
猨猴然乎哉?三者孰知正處?民食芻豢,麋鹿食薦,蝍蛆甘帶,鴟鴉嗜鼠,
四者孰知正味?猨猵狙以為雌,麋與鹿交,鰌與魚游。毛嬙、西施,人之所美也;
魚見之深入,鳥見之高飛,麋鹿見之決驟,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?自我觀之,仁義之端,
是非之塗,樊然殽亂,吾惡能知其辯
怎能相信語言?
當一個人說"知道"
其實是不懂裝懂
說"不知道"
其實是懂卻裝傻
人類因為濕氣太重就會生病
魚卻很開心
爬到樹上會害怕
猴卻很開心
那人.魚.猴
誰住的地方最好?
人吃米
鹿吃草
蚯蚓吃土
烏鴉吃老鼠
誰吃的東西才是美食?
猴子搞同性戀
麋跟鹿互搞
不同的魚一起生活
人說西施很美
魚鳥鹿卻不這麼想
誰的美感最好?
在我看來
那些滿口
仁義道德
是非二元
亂七八糟
我怎麼分辨得出真相
====
圖像越寫實所(描述)代表的對象就越少 |
鉅細靡遺刻畫一棟房子
知道的人可以馬上辨認出
但對於其他人來說.只是一棟與他無關的房子
如果只畫一個房子形狀.
每個人都可以聯想到跟自己有關的房子
如果把房子具象的形狀也去掉
能夠描繪出家的感覺
那就是抽象畫了
而符號化.抽象簡化化.的程度.可以自己決定
但物極必反
當抽象.簡化到一個程度
能夠聯想共鳴的人也慢慢減少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有個故事荊人遺弓:
荊人有遺弓者,而不肯索,曰:“荊人遺之,荊人得之,又何索焉?
”孔子聞之曰:“去其‘荊’而可矣。
”老聃聞之曰:“去其‘人’而可矣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翻成白話文
有個台灣人丟了東西.他說.不用找了.反正是"台灣人"撿走.沒關係.~
孔子說:把"台灣"兩字去掉就更好..反正都是人撿走.表示他沒有國族歧視.這樣已經很有智慧
但老子說."把"人"去掉就更好."失去就是得到.格局又更大....但是.認同的人就更少
所以吳冠中說
要像放風箏一樣.不管放的多遠
要跟觀者之間留有一條線
只是這條線.每個人標準不同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