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

辨識度vs真實度vs美感

"畫需要畫到讓別人可以辨識嗎?"
A.如果不是的話.那就怎麼開心.怎麼畫
B.如果是的話.那要辨識到何種程度?

例如.畫一個風景
1.可以讓人感覺像是.房子.山.樹
2.可以讓人辨識出.房子.山.樹
3.可以讓人辨識出地點.甚麼房子.甚麼山.甚麼樹.
要做到何種程度?

這個答案應該是因人.因目的而異.
以肖像畫來舉例
如果一張"肖像畫"
1.感覺畫裡有人
2.感覺像某人
3.一眼就看出是某人

"像"的目標越具體.能引起的想像就越少
例如一個標題為"母親"的畫作
如果畫到與我母親一模一樣
這張畫只對我有意義
如果我畫了一個女人的形象.五官模糊.甚至省略
每個觀看的人能聯想到自己的母親

那..這兩種可以合而為一嗎?
讓人家知道是我的母親.又能夠聯想自己的母親?
基本上比較難.
就像地址.你寫了":台北永和"
不在那邊的人就無法共鳴.但永和人都有感
寫"故鄉:地球"目標很大.但感覺很疏遠....
所以如何拿捏是個學問

========

一朵花
畫一張畫表現我看到的感受.
還是想畫一張"讓植物學家看得出品種的畫"
也跟這畫要給誰有很大關係
先把目的釐清比較好

=============


美感.辨識度.真實感
3者不是正相關

不是越有辨識度.越真實就越美.有時甚至是互斥
"要畫到多精緻.要練到多真實??"
以往自己也有這個疑問
貢布里希1979就給出了答案
齊白石說要在似與不似之間
吳冠中說要像風箏線一樣.高但不斷線
甚至更早之前的畫家.塞尚.莫內..莫迪里安尼..就給出答案了
雖然超寫實或完全抽象.都存在好作品

但大腦本身就有偏好的視覺感受
大腦喜歡的作品
是存在AB之間
而不在AB極端
但總有極端的大腦喜歡極端的東西
所以這沒有"正確答案"
看你要畫給誰看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"這鴿子形狀要先練習嗎?"
我問出口才發現..這問題就是多問的...
不管老師回答如何..終究還是要練的

............老師已經可以不事先練習.胸有成竹
他說"不用練習"
我的解讀是.不要練到"刻劃".而是練到能掌握神態就好

..............

就像學生問一個音樂大師
"要練習音階.和弦拆解嗎"
難道他說"不用練.臨場隨機應變就可以"
學生就天真的不練了嗎?那最終上台出糗的就是學生...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齊白石為了畫好鴿子,買來鴿子養在家裡,
每天觀察它們的輪廓體態神韻,不斷揣摩
了解了鴿子尾巴有12根羽毛.
這也是金政基畫畫的方法
先仔細研究結構過之後.再靠想像來畫
即使大師有能力直接看了就畫.
他也先研究物體結構...先內化之後.想像才有所依據
齊白石畫的鴿子.一點都不寫實
那是他想像的
更有趣
有趣比真實.更重要
因為那是大腦喜歡的東西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