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「畫東西」到「畫關係」
大腦喜歡解讀「關係」而非識別「物體」。
當你只畫一個寫實蘋果,大腦完成「這是蘋果」的任務,便失去了興趣。
當你畫出蘋果與盤子、桌布、背景之間的大小、明暗、虛實、色彩關係時,
大腦就會開始興奮地探索
如何簡化關係
1.「三」的黃金法
- 大、中、小:產生節奏與主次。
- 賓、主、從:畫面的視覺層級。
- 虛、實、過渡:空間感和漸進感。
3.關係四大工具
1. 空間關係
- 近處:對比強(邊緣清晰)、色彩純、筆觸/線條粗重。
- 遠處:對比弱(邊緣模糊)、色彩灰、細節少、筆觸/線條輕細。
- (2者可對換)
2. 質感關係
- 紋理密集vs留白
- 點的聚vs散、
- 線的長短粗細.
- 製造質感節奏。
3. 色彩關係
- 冷色 vs. 暖色
- 鮮vs灰。鮮艷色作為「視覺焦點」,灰色調作為「襯托」。比例不同
4. 明度關係
- 把萬物簡化歸納為"明.灰.暗"
- 不是初學者的練習.而是鍛鍊創作思維的秘密。
- 最基礎也最有效的關係。
總結:
- 用減法思考.而非加法
- 將物體理解為明暗、色彩的組合
- 細節的歸納:將所有細節進行分類和組織。不要均勻地鋪滿細節,
在面對場景時,腦中思考的不是:
「要怎麼把這畫得像?畫的細」
而是:
「這個亮部和暗部差多少?」
「這個紅色要與背景關係接近還是遠離?」
畫的不是物體本身,而是用自己的角詮釋
"物體間的關係"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