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謝赫六法」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的核心,由南朝·謝赫提出,
用來評價與指導繪畫創作。
當代認知神經科學中的「視覺皮質分層處理」則是指大腦對視覺訊息從初級到高階的逐層分析過程。
這兩者分別屬於藝術理論與神經科學領域,但可以嘗試進行跨領域對照,
發現繪畫美學與視覺知覺之間的深層關聯。
1. 氣韻生動(精神與生命的表現)
-
對應視覺皮質:V4 → IT(顏色、形狀辨識;整體感知)
-
畫面整體的生命感與流動性,對應於大腦在視覺處理後期對整體構圖、風格、意境的整合與情感判斷,是高階視覺處理的結果。
2. 骨法用筆(線條與筆觸的力量)
-
對應視覺皮質:V1(初級視覺皮質,辨識邊緣、方向)
-
線條的力度與節奏,與V1對線條邊界\感知相對應,是畫面形構的基礎。
3. 應物象形(造型的準確性)
-
對應視覺皮質:V2/V3(形狀與結構整合)
-
客觀物象的形體再現,與中階視覺區對形狀、空間輪廓的整合處理有關。
4. 隨類賦彩(顏色與質感的表現)
-
對應視覺皮質:V4(顏色處理中樞)
-
色彩,V4是視覺皮質中專門負責顏色辨識與質感的區域。
5. 經營位置(構圖與佈局)
-
對應視覺皮質:Dorsal stream(背側路徑:空間與運動感知)
-
構圖安排與視覺重心,與背側路徑中的空間結構處理、深度感知等功能相契合。
6. 傳移模寫(臨摹與再現)
-
對應神經機制:視覺記憶與鏡像神經元系統(IT皮質、海馬體)
-
記憶與形象再建,類似大腦中負責視覺記憶與動作模仿的神經機制。
總結比對表:
謝赫六法 | 繪畫意涵 | 視覺皮質對應區域 | 說明簡述 |
---|---|---|---|
氣韻生動 | 整體生命與精神 | V4/IT、高階整合區 | 情感與整體意象整合 |
骨法用筆 | 線條、筆勢 | V1 | 基礎邊界、線方向辨識 |
應物象形 | 形象準確 | V2/V3 | 形體、邊界與結構辨認 |
隨類賦彩 | 色彩運用與質感表現 | V4 | 顏色知覺中樞 |
經營位置 | 空間構圖、畫面安排 | Dorsal stream(背側通路) | 空間與深度感知 |
傳移模寫 | 學習與臨摹 | IT皮質、海馬體、鏡像系統 | 形象記憶與模仿再現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